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 (一) 夹杂物的来源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类:即内生夹杂物和外来夹杂物。 内生夹杂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(1) 脱氧剂及合金添加剂和钢中元素化学反应的产物,在钢液凝固前未浮出而残留在钢中。 (2) 出钢、浇注过程中钢水与大气接触,钢水中易氧化、氮化元素的二次氧化、氮化产物。 (3) 出钢至铸锭过程中,随钢水温度的下降,造成氧、硫、氮等元素及化合物溶解度的降低,因而产生或析出各种夹杂物。 一般的讲,内生夹杂物较为细小,合适的工艺措施可减少其含量,控制其大小和分布,但不可能完全消除。 外来夹杂物的主要来源有二个途径: (1) 冶炼、出钢及浇注过程中,钢水、炉渣及耐火材料相互作用而被卷入的耐火材料或炉渣等。 (2) 与原材料同时进入炉中的非金属夹杂物。 这类夹杂物一般较粗大,只要工艺、操作适当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。钢中常规检验遇到的夹杂物多数是内生夹杂物。
(二) 夹杂物的分类 1. 按夹杂物的化学组成分类 通常根据夹杂物的化学组成可分为简单氧化物(如AlO,SiO);复杂氧化物(如232 FeO·AlO,CaO·AlO);硅酸盐及硅酸盐玻璃(如2FeO·SiO);硫化物(如MnS,FeS);氮23232 化物(如TiN);复杂夹杂如硫氧化物(CeOS),氟氧化物(LaOF),氮碳化物(TiCN),硫碳22 化物(TiCS)等。 钢中实际存在的夹杂物与钢的成分、冶炼过程、脱氧方法等因素有关。
2. 按夹杂物的塑性及分布分类 在生产检验中又根据夹杂物的塑性及分布特性分为脆性夹杂物、塑性夹杂物、点状不变形夹杂物。
|
来源: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【免责声明】:本资讯中的陈述、数据和观点判断仅供参考,融配达钢铁电商平台对其完整性、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。据此进行市场操作或投资判断须自担风险!融配达对此概不承担责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