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融配达钢铁电商平台! 免费注册 请登录
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:0757-86501286
我的购物车 已加入0
当前位置: 首页 / 钢铁资讯
百炼成钢,回顾新中国钢铁历史!
发布日期:2021-07-01   

1949年新中国成立,我国钢铁工业基础仍旧十分薄弱,在战争摧残下,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企业。旧中国的钢铁产量最高时未突破100万吨,解放初期能够初步恢复生产的只有7座高炉、12座平炉、2座小电炉。



1956年,我国决定除继续建设好鞍钢、武钢、包钢外,还要在山西太原、四川重庆、北京石景山、安徽马鞍山和湖南湘潭扩建5个中型钢铁企业,同时还要帮助地方办一些小钢铁企业,也就是“三大、五中、十八小”,从而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方针。




截至1958年年底,我国约有数千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。




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,贯穿了之后的三个五年计划,国家在我国13个省及自治区投入了约2052.68亿元,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%。400多万工人、干部、知识分子、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,来到我国的西部,这对原本落后的西部地区是一次有力的定向输血。新建了攀钢等钢铁厂,恢复建设了兰钢、酒钢,扩建了遵义铁合金厂等。





进入上世纪60年代,中国钢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的坎坷,自然灾害、前苏联专家的撤离等,都让钢铁工业内伤外创,举步维艰。三线建设的成功,虽然调整和改善了工业布局,但是板材需要大量进口的被动局面,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钢铁企业的发展。



1965年全国产钢1233万吨,为1957年535万吨的2.28倍;1965年钢铁工业总产值为106.7亿元,为1957年52.4亿元的2倍。正值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第二个“黄金时期”,1966年下半年发生了“文化大革命”,钢铁工业遭到严重破坏




1978年,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,1978年12月23日,在上海长江边的宝山,打下了宝钢建设一期工程的第一桩。




1988年,国家开始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压缩政策,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大波动。一方面钢铁生产原料和能源出现大幅涨价,另一方面钢材市场疲软,双面夹击让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钢铁企业一时茫然无措。全国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中的9个省市出现整个钢铁行业亏损,56个地方骨干企业累计欠账60多亿元。巨额欠款,让当时普遍规模比较小、销售收入少的钢铁企业陷入困境。



1993年我国第一家上市钢铁企业———马钢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,向全球发行股票。马钢作为第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港上市,在当时的香港股市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,被人们称为“中国钢铁第一股”。马钢的成功为其他钢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。同时,中国钢铁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用资本市场去运作、融资,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。




1996年,鞍钢代表落后工艺的平炉钢占钢产量的57.8%,约占全国平炉钢产量的40%;连铸比仅为32.9%,落后的工艺技术,导致消耗大、成本高、劳动生产率低下,而且污染严重,大大影响了鞍钢的竞争力。本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,由于长期积累的这些机制性、结构性的矛盾使本钢一度陷入困境:人员包袱沉重,劳动生产率低下,设备陈旧,工艺落后,产品缺乏竞争力。


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,跃居世界第一,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及消费国。



2001年~2005年)“十五”期间,我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: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,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,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取得新进展,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扩大,科技进步有重大突破,钢铁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,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,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,由钢的净进口转为钢的净出口,钢铁生产总量由供给不足转为供应过剩,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上升。


2001年11月10日,世界贸易组织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。我国钢铁工业迫切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自身发展。在此期间,我国钢铁工业在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、结构调整、兼并重组、战略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。



2003年,太钢全年产不锈钢66.37万吨、不锈钢材58.38万吨,跨入世界不锈钢10强。

此外,武钢与鄂钢以及柳钢的联合重组,首钢搬迁曹妃甸获批以及控股水钢,鞍钢、武钢实施战略合作,鞍本钢铁集团的成立,唐钢、宣钢、承钢联合,东北特钢集团的组建,新通钢集团的诞生……这些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在兼并重组、结构调整、战略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


2004年,我国钢铁进口大幅下降,出口量持续增长。


2005年,我国结束了自建国以来连续57年的钢铁净进口。


2007年,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,出口钢材6265万吨,跃居世界首位。




2008年钢产量超过5亿吨。2001—2008年间,钢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%,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从17.8%提高到38.2%,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显著提升;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逆转,彻底结束了我国钢铁材料供给不足的历史。



近年来,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整体水平明显提高。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品种质量显著改善,节能环保迈出了大步伐,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

在科技专利上,截至2016年底,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专利保有量达到4.66万件,年均增长率为30%。



2011年-2016年,钢铁工业共出现冶金科技进步奖特等奖7项、一等奖67项。这些研发成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,使钢铁工业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。





风云激荡七十年,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中华人民的奋斗史,记录了几代钢铁人不懈的奋斗与努力,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。钢铁,筑腾飞之基,造前进之路,炼一国之魂。



:综合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【免责声明】:本资讯中的陈述、数据和观点判断仅供参考,融配达钢铁电商平台对其完整性、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。据此进行市场操作或投资判断须自担风险!融配达对此概不承担责任。